回教學總網站

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

影音敘事專題V.S.小說劇情




影音敘事專題V.S.小說劇情
意義的感受、歷 史的理解與未來的預期


不管是小說, 還是新聞影音敘事專題,都會讓人感到「意義」。
那麼,這二種不同的文本,他們各自的意義,又有何不同呢?
新聞影音敘事專題的意義,有什麼特色?
這種意義特色,其被形成的文本結構是什麼呢?
「歷史」,是答案。
我們的寫作目標,就是要創作出具有「影音敘事專題」的「意義特色」的文本!
這種意義,依歷史性而產生,但也因歷史性,可以產生 對未來的預測、改變和批判




不同敘事結構的差異比較  找出文本結構性的不同:「承」的特殊性


影音新聞敘事專題文本結構:
描寫出具有「對立性」一組概念
寫出所要談事件的歷史背景
具體事例的舉證或說明,呼應「起」的對立性概念的具體事例
指向一種文本中對立概念的「可解決」之期待


劇情類文本的結構:
現狀(開始)
→ 中間的事件變化 → 衝突持績加深→ 高潮
→改變(結束)
例如:
言情小說也是從描述男女主角的背景(現狀),相遇(變化),乃至遭遇阻撓雙方結合的問題(衝突堆砌),達到決定兩人能否長相廝守的關鍵點(高潮),最後得 到幸福快樂的結局(解決)。(引自:小 說的劇情結構


類似的劇情式結構:

在影視編劇上,很多人都解釋三幕劇的各幕重點是:鋪陳、衝突、解決,或說人物背景介紹、遭遇危機、解決問題這 三個段落。

在《影視編劇基礎》(Neill D. Hicks)則是這樣說:告訴觀眾你要告訴他們的、再次告訴他們,再告訴他們你所聽說要告訴他們的。

(第一幕)吸 引力:創造出主要角色,並為主角帶來非解決不可的問題。第一幕一開始,觀眾就會自問「我真想知道主角怎麼解決這個難題!」

(第二幕)預 期心理:中間的第二幕,編劇就要帶起故事的張力,讓觀眾預期到有更多有趣的是要發生。

(第三幕)滿 意:解決了第一幕出現的問題,觀眾也達到滿足。

補充知識:
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最早提出敘事結構的概念,在二十世紀中晚期,再次引起關注。羅蘭·巴特(Roland Barthes)、弗拉迪米爾·普洛普(Vladimir Propp)、約瑟夫·坎貝爾(Joseph Campbell)和諾思洛普·弗萊(Northrop Frye)試圖論證人類敘事的普遍性,發現其中深層的基本元素。當後結構主義理論家米歇爾·福柯(Michel Foucault)、雅克·德希達(Jacques Derrida)等人宣稱這種深層結構在邏輯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時,關於敘事結構的爭論再次浮出水面。(引自:敘事結構


補充教材:[教學]故事編劇基礎入門(一)三幕劇結構。click here!!


「承」的重要性 就是給予一事件更大的歷史背景知識

從以上的比較,基本而言,新聞敘事性文本和劇情敘事性文本,在結構的構成而言,最大的差異在於:新聞性敘事凸顯出了「承」這一結構環節的重要性。
就新聞專題的寫作而言,承,這一部分,在文本結構上所扮演的角色,基本上是為「啟」提供背景資料,而且基本上必須是「有根有據」的資料。這些「承」功能的 資料,決定了新聞專題敘事之所以不同的於小說敘事的地基。
承,讓讀者知道,這不是小說。
承,讓讀者展開豐富的背景知識,這背景知識處理的好不好,決定了往下的敘事內容,是否會讓讀者產生閱讀的「意義」。
承,這背景知識處理的好,才能讓「轉」的帶出,來形成突衝與變化的文本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