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

畫面的景別構成


敘事,即講故事。有沒有一種文本結構,是可以來解釋「敘事」的呢?有。

敘事,首先要有一位「主體」,即一般所說的「主角」。

再來,主角要在一段時間內來「運動」。

最後,主角在運動後一定要產生某種「變化」。

有這樣的一種結構在,你就會感覺到「敘事」。

例子:小明一早從家裡出來,走到學校,他發現他的書包撕裂破損了。



從文字到畫面



首先要問二件事:

(一)創作者在創作圖像時,對圖像的「感覺」或「意義」,如何精準的傳達給「受眾」?換句話說,「受眾」感受到的,應最大可能的貼近於「創作者」想要表達 的。

(二)受眾在觀看圖像時,是如何觀看的;這一觀看的程序,是什麼?這一觀看的程序,如何讓讀者對圖像產生意義?知道讀者如何去解讀出圖像內的意義,我們才 能據此去創作出「有意義」的圖像。

這就是為什麼要有「構圖」原理的理由!而景別是構圖的一個重要面向。



畫面的景別:大、中、小



就一般的攝錄影而言,畫面的景別(shot size)上常大約被劃分為:遠景(long shot)、中景(medium shot)和近景(close shot)。

這一劃分若是用來形容拍攝人物則也常被稱之為全身景(full shot)、胸上(bust shot)以及頭部特寫(close up)(陳清河,2003:5;丘錦榮,2008;Katz/井迎兆譯,2009:151;Thompson & Bowen, 2009: 14)





遠景使用:

遠景往往使用於交代一事件的「背景」,透過大量的畫面資訊,讓讀者掌握到「背景型」的知識。遠景之上,一般而言,還有「大遠景」。大遠景往往是更企圖要呈 現某種自然或社會中的「全貌」。在讓某一主角或某一事件出場之前,往往要交代一下「背景」,讓主角.事件的出現處於某種脈絡常中,這樣,主角或事件才能引 發「意義」。

遠─中/有意義的背景交待
遠─近/無意義的背景畫面/按我改變復原


網路影音中景別的使用思 考:

Katz在論及對景別使用的發展時說道:在電視開始強調特寫和大特寫的使用前,中景是整個有聲片階段對 話場面最主要的形式。

在電視興起之後,為 了 彌補電視螢幕的渺小,電視已大大地增加特寫的使用,特寫可以把我們與動作的距離接近。在特寫中,喜歡使用景別較緊的鏡頭,因為它們的燈光比較好打,而且很 容易頭其他鏡頭相連。

因為有越來越多從電視領域畢業的導演進入電影界工作,使得他們對特寫鏡頭的喜愛,已逐漸被帶入了電影(Katz/井迎兆譯, 2009:152)。

從katz對景別的論述,我們可以得知特寫這種鏡頭是更適合電視小螢幕的畫面表現;但是「一個特寫通常都需要其他的特寫、中景或全景 的搭配,來完成場景敘事的目的」(Katz/井迎兆譯,2009:159),但這也意味著特寫畫面也容易與其他鏡頭產生意義上的相連。

相反的,Katz強 調:中景和遠景在一個場景中可以獨自交待動作,而不需要求助於其他的鏡頭,來完成敘事目的。尤其是全景,全景會把所有說話者涵蓋在畫面內,使得在中景和特 寫間互切的剪接模式變得不必要(Katz/井迎兆譯,2009:159)。




A

B

C
這一遠景,不管接上那一個特寫景別,都可以是「說得通」的故事情節。



實拍:畫面的移動

最後,在進入實拍過程,還要考慮到鏡頭的運動或攝影機的移動,即運鏡。

找一本關於電影、電視、影音(video)製作之類的書籍,都可以看到許多有關拍攝 時鏡頭如何運動的各種討論,例如固定鏡頭、推近、拉遠、左右橫搖、上下直搖、跟隨、平行移動、直線移動、弧形移動、升降移動、推軌鏡頭等等(Katz/井 迎兆譯,2009;丘錦榮,2008)。

對拍攝數位多重形構文本的影音媒材而言,固定鏡頭、左右橫搖、上下直搖這三種鏡頭的運動方式其實已夠用;這三種鏡 頭移動使用一般自動數位相機的攝影功能或是智慧手機,都足以勝任,同時也是影音攝製初學者易於上手的鏡頭運動模式。


【固定鏡頭影音video】、【左右橫搖鏡頭影音video】、【上下直搖鏡頭影音video】

在許多影音製作書籍中所看到各種複雜的鏡頭運動模式,往往是為了成就線性的、以影像為主導優勢媒介的傳統影片表達模式。在數位文本多重形構的文本下,許多 複雜的鏡頭運動模式所要傳達的敘事意義,是可以用其他的媒材,諸如文字、照片、image gallery等方式,來表現。因之如上所論,網路影音基本上可以用近景、特寫這二種景別,再加上固定鏡頭、左右橫搖、上下直搖這三種鏡頭運動方式,就足 以攝製。

Katz認為搖鏡可以用來:(1)拍攝比定鏡更大的空間,(2)跟拍移動的動作,(3)藉著影像的外形,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趣味焦點,(4)在 兩個或更多的主體間,連接或暗示一個邏輯的關係(Katz/井迎兆譯,2009:347)。

但從多重形構的文本角度而言,絕大部分的網路影音媒材往往用固 定鏡頭就足以表達出影音媒材所要擔任的意義呈現角色,即使是電視節目,固定鏡頭也「幾乎佔了整部影片的70%的畫面」(丘錦榮,2008:4-19)。太 多的移動畫面往往會妨礙影音媒材與他媒材之間形成互補性、互文性的文本意義呈現,需要搖鏡使用的往往只在於上述的(1)和(4)這兩種狀況;尤其是 (4),適當的使用可以強化影音媒材的意義的針對性的凸顯,例如丘錦榮的所舉的例子:「拍攝一群人下車然後將鏡頭搖攝到動物園的大門口,這鏡頭的意義很明 顯的告訴我們,這群人要去動物園。所以也具有視覺引導的動怍用」(丘錦榮,2008:4-13)。